【双域齐发】肿瘤与自免双擎突破:从机制革新到临床破冰-商家动态-资讯-生物在线

【双域齐发】肿瘤与自免双擎突破:从机制革新到临床破冰

作者: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暂无发布时间 (访问量:844)

图片
引言

从机制革新到临床破冰,免疫治疗正迎来多重突破。研究人员通过为靶向GPC3的CAR-T细胞装备IL-15“续航引擎”,成功增强其在肝癌中的扩增与杀伤能力,使其从“一次性”效应细胞蜕变为长期驻留的“活体药物”。与此同时,精准设计理念正不断拓展治疗疆域:低亲和力CAR设计为胃癌Claudin 18.2靶向治疗拓宽安全窗口;GPRC5D”新靶点”为骨髓瘤患者带来新希望;IL-15融合蛋白在膀胱癌中展现单药潜力。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从源头干预的IL-11单抗、精准靶向CD20的疗法,以及能够进行免疫重编程的Treg偏好型IL-2变体,这些突破生动诠释了机制创新如何持续推动临床边界的拓展。

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提供高活性重组蛋白稳定细胞株抑制剂筛选试剂盒等产品矩阵,打造从靶点发现与验证、候选药物筛选与开发到CMC-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创新疗法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高效跨越。

图片
肿瘤免疫治疗前沿,从机制革新到临床破冰
续航升级:IL-15赋能CAR-T突破肝癌实体瘤治疗壁垒

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中成效显著,却在实体瘤治疗中面临T细胞存活与扩增不足的挑战。近期一项针对GPC3的I期临床研究带来重要突破:通过使CAR-T细胞共表达IL-15,研究人员成功构建出具备自主“续航引擎”的T细胞。该设计显著增强了CAR-T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扩增能力、存活率及细胞毒性,使其从“一次性”效应细胞转变为能够长期驻留并持续攻击肿瘤的“活体药物”。这一策略或为GPC3阳性肝癌及其他实体瘤的治疗开辟新路径。

图片
精准靶向:低亲和力CAR设计实现Claudin 18.2胃癌治疗安全增效

Claudin 18.2作为胃癌治疗的重要靶点,因其在正常胃组织中共表达而存在严重on-target/off-tumor的毒性风险。2025年11月,Eric L. Smith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通过结构生物学引导的蛋白质工程,开发出全人源、仅包含重链的低亲和力CAR。该设计在临床前模型中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清除,同时显著降低了对正常胃组织的损伤,成功拓宽治疗窗口,为实体瘤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兼顾效力与安全性的新型设计范式。

图片

使用靶向Claudin18.2的CT041-scFv CAR-T细胞治疗会引起“on-target/off-tumor”毒性

“新靶点”崛起:全球首款GPRC5D单抗叩开国内骨髓瘤治疗新大门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战场上,继BCMA等靶点之后,谁将成为下一个明星?赛诺菲的SAR446523或给出答案:GPRC5D。赛诺菲开发的全球首款GPRC5D靶向单抗SAR446523已于2025年10月在国内获批临床。该靶点具有肿瘤特异性高、正常组织分布极少的特点,预示良好安全性。经工程化改造的抗体可有效激活免疫效应细胞,通过ADCC作用精准清除肿瘤细胞,或为多线治疗失败的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图片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GPRC5D靶向治疗

免疫激活升级:IL-15融合蛋白单药展现膀胱癌治疗“Best-in-Class”潜力

在膀胱癌免疫治疗领域,复融生物研发的IL-15/IL-15Rα融合蛋白FL115显示出卓越潜力。其II期临床已于2025年10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I期数据显示,在推荐剂量下,FL115单药即可诱导多数患者产生持续缓解,部分患者缓解持续时间超过9个月,疗效数据优于同类已上市药物。机制研究表明,FL115可持久且显著扩增外周NK及CD8+ T细胞,展现出“best-in-class”的免疫激活特性,或为实体瘤免疫治疗再添利器。

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从靶点创新到临床转型
源头干预:全球首款IL-11单抗直击纤维化核心通路

针对病理性瘢痕缺乏有效药物的临床困境,迈威生物开发的IL-11单抗9MW3811已于2025年11月获批开展II期临床,成为该领域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IL-11靶向疗法。与传统对症治疗不同,该药物直接靶向纤维化核心信号通路——IL-11,通过高亲和力中和作用,从源头抑制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及胶原过度沉积。其长半衰期特性(超过1个月)更适于慢性病管理,该创新靶点潜力已获国际认可,被谷歌旗下的抗衰老公司Calico公司引进,未来有望拓展至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领域。

图片
里程碑突破:CD20靶向疗法Ⅲ期研究成功,SLE治疗进入精准时代

2025年11月3日,罗氏宣布其抗CD20抗体Gazyva在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III期ALLEGORY研究中取得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双重成功。若获批,Gazyva将成为首个在SLE III期研究中验证有效的B细胞直接靶向CD20疗法。该药物通过选择性耗竭特定致病性B细胞亚群,深度调控自身免疫应答,为现有治疗应答不佳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疾病控制策略,标志着SLE治疗进入精准免疫靶向新时代。

图片

Gazyva及其作用机理

精准调控:Treg偏好型IL-2变体为特应性皮炎提供免疫重编程策略

先声药业开发的SIM0278是一种经精密设计的Treg偏好型IL-2突变融合蛋白,其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II期临床已于2025年11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通过定点突变技术,SIM0278显著降低对促炎效应T细胞的激活,同时保留对调节性T细胞的高亲和力,从而实现免疫平衡的精准重塑。这种“抑炎扬调节”的设计理念,为AD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从机制上恢复免疫耐受的新途径。

图片
验证数据

👇 Claudin 18.2蛋白:高生物活性经FACS验证

图片

2e5 of Anti-Claudin18.2 CAR-293 cells were stained with 100 μL of 1 μg/mL Biotinylated Human Claudin-18.2 Protein, His,Avitag™&Flag Tag (Nanodisc) (Cat. No. CL2-H85D4) and isotype control protein respectively, washed and then followed by PE-SA and analyzed with FACS (QC tested).

点击申请Protocol

👇 IL-15R alpha蛋白:高生物活性经ELISA验证

图片

Immobilized Human IL-15, premium grade (Cat. No. IL5-H4117) at 2 μg/mL (100 μL/well) can bind Biotinylated Human IL-15 R alpha, Fc,Avitag (Cat. No. ILA-H82F4) with a linear range of 2-39 ng/mL (QC tested).

点击申请Protocol

👇 GPRC5D蛋白:亲和力经SPR验证

图片

Anti-GPRC5D Antibody, Human IgG4 captured on Protein A Chip can bind Human GPRC5D Full Length Protein, Flag,His Tag (Cat. No. GPD-H52D5) with an affinity constant of 57.7 nM as determined in a SPR assay (in presence of DDM and CHS) (Biacore 8K) (Routinely tested).

点击申请Protocol

👇 IL-2RB&IL-2RA&IL-2RG蛋白:亲和力经SPR验证

图片

Human IL-2RB&IL-2RA&IL-2RG, His Tag&Twin Strep Tag (Cat. No. ILG-H52W9) captured on CM5 chip via anti-His antibody can bind Human IL-2, Tag Free with an affinity constant of 56.9 pM as determined in a SPR assay (Biacore 8K) (Routinely tested).

点击申请Protocol

 

 

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膜杰作 | 全长多次跨膜蛋白开发技术平台及系列产品

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药物靶点细胞因子

 

参考资料

1. Heczey A, Steffin D, Ghatwai N, et al. Interleukin-15-armored GPC3-CAR T cells for patients with solid cancers[J]. Research Square, 2024: rs. 3. rs-4103623. https://doi.org/10.21203/rs.3.rs-4103623/v1

2. Carstens E J, Takahashi K, Sakamoto N, et al. Modeling and addressing on-target/off-tumor toxicity of claudin 18.2 targeted immunotherapie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1): 965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5148-6

3. Yan S, Ming X, Zheng R, et al. Application of GPRC5D Targeting Therapy in Relapsed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 Cancer Medicine, 2025, 14(6): e70764. https://doi.org/10.1002/cam4.70764

4. https://www.ucir.org/immunotherapy-drugs/obinutuzumab

 

 

 

 

图片

ACROBiosystems

inquiry@acrobiosystems.com

15117918562

(备注:姓名+公司)




 

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北路8号5号楼4层

联系人: 占女士

电 话: 400-682-2521

传 真:

Email:order.cn@acrobiosystems.com

相关咨询
ADVERTISEMENT